半月肥腹蛛

Steatoda cingulata   Thorell
   

  332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雌蛛体长6.00—7.40。一雌蛛体长7.40。头胸部长2.30,宽2.OO;腹部长5.10,宽3.80。背甲黑褐色或浅黑褐色。颈沟及放射沟深,呈黑色。中窝深,近乎半圆形,暗黑色。前眼列后凹,后眼列稍后凹,前眼列稍长于后眼列。前中眼间距大于前中侧眼间距,后中眼间距小于后中侧眼间距。中眼区梯形,长约等于宽,前边小于后边。8眼近乎同大。额高约为前中眼直径的2.3倍。螯肢黑褐色,短粗,前齿堤有2齿,后齿堤无齿。颚叶、下唇浅黑褐色,颚叶的内侧缘、下唇前缘呈黄白色。胸板黑褐色,密布小颗粒,每一小颗粒上都着生有1根黄褐色毛,步足浅黑褐色。多细毛,无刺。各步足各节的近基端均呈黄褐色,尤以第一、二步足的腿节最明显;第一、二步足腿节腹面有许多小颗粒,每一小颗粒上有1根棕色细毛。足式:1,4,2,3。腹部卵圆形,密生黄色细毛。背面黑褐色,前端沿腹部前缘有一非常明显的半月形黄色斑,背中部有两对棕色肌痕。有的个体背面中段尚有黄色斑点,后半部中央有一黄色纵条斑。腹部腹面黑褐色,在中部两侧各有一黄褐色斑点。舌状体大,其上生有数根长刚毛。外雌器稍隆起,在中部中央有一半圆形陷窝,陷窝后缘呈前弧形,正中央有一圆形黑色斑点,非常醒目,恰似从海平面刚升起的太阳。
雄蛛体长5.00—6.00。一雄蛛体长5.10。头胸部长2.30,宽1.90;腹部长2.80,宽1.80。体较雌蛛窄小,背甲背面无小颗粒,侧缘无小齿突。体色及斑纹与雌蛛一样,但个体间体色、斑纹变化较大,有的个体腹部全为黑褐色无黄色斑。第一步足腿节显著加粗,第一、二步足腿节的腹面各有两排小齿突,第一步足腿节的小齿突明显较第二步足的大。触肢器跗舟的顶端呈指状,插入器近似棒状,近顶端的内侧有一个三角形突出部。


大小

雌蛛体长6.00—7.40。一雌蛛体长7.40。头胸部长2.30,宽2.OO;腹部长5.10,宽3.80。
雄蛛体长5.00—6.00。一雄蛛体长5.10。头胸部长2.30,宽1.90;腹部长2.80,宽1.80。

生物学

本种生活在草间、稻株丛下,有时隐匿在田间地缝内的管巢中。

生境信息

本种生活在草间、稻株丛下,有时隐匿在田间地缝内的管巢中。
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
甘肃、浙江、安徽、四川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

分类讨论

根据列维(Levi & Levi,1962:60,figs.264—265)所给予的Steatodacingulata (Thorell,1890)的图示,其特征与分布在我国南方和日本的半月肥腹蛛S.cav-ernicola完全相符,无疑为同一种;申克尔(Schenkel,1963)所订立产于甘肃的卡氏肥腹蛛 S.cavaleriei,根据所给的雄蛛触肢器图示也与S.cignulata特征相同,笔者在此一并予以合并。鉴于半月肥腹蛛这一中文名称已在我国使用习惯,故虽将学名予以了合并,而仍保留了原中文名称。